電腦電子相關

華能瀾滄江公司:“新能源+”助力鄉村振興 光伏板下開出“致富花去九宮格講座”_中國網

近日,以“大江涌綠電 奮進創一流”為主題的全媒體采訪活動聚焦新能源建設情況,走進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瀾滄江公司”)下屬的多個項目。

近年來,華能瀾滄江公司不斷創新,在新能源建設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截至2023年底,華能瀾滄江公司“水風光”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運營總裝機容量超2752.79萬千瓦,累計發電量超1.2萬億千瓦時,年發電量連續5年突破千億九宮格千瓦時,有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撐。與此同時,該公司創新性在光伏板下發展種植業、畜牧業,讓“新能源+”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綠,光伏板下開出了“致富花”。

小灣水電站(5月14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光伏+”的綠色發展合作模式開辟出致富路

走進臨滄市鳳慶縣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項目,連片的光伏電板下三角梅開得正艷,成群的牛羊一邊乘涼,一邊享受遍地美味。據了解,該項目是云南省保供給促投資首個并網復合光伏項目,也是華能瀾滄江公司目前投產發電項目復合試點使用最多的光伏場站。

光伏板下養殖的牛群(5月14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項目通過向村集體租賃原本利用率低下的荒山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并實施“光伏+”的綠色發展合作模式,結合農戶種植需求、土壤情況和氣候特點,在光伏板下開展金銀花、茶葉、花卉、牧草、牛羊放養等多元復合開發模式。通過與當地農業的深度結合為農民創收增收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和幫助,形成了“板上發電,板下種植、養殖,科學開發、綜合利用”的農光互補模式。

光伏板下種植著多種農作物(5月14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鳳慶縣杰鴻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當地“光伏+”項目的合作單位,該合作社的理事長周建強介紹,自與華能瀾滄江公司開展合作以來,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在約1000畝的光伏板下探索種植花卉、茶葉、果苗、中藥材等,養殖雞、牛、羊等,畝產增收4000元左右。目前,增收最明顯的是花卉產業。

“土地不肥或者陡坡處我們就放養土雞、黑山羊等,把農業和養殖業結合,互補循環鏈,讓光伏板下的土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周建強說,通過“光伏+”發展模式,帶動了300多戶農戶增收。

光伏板下養殖的牛群(5月14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據了解,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項目總裝機4萬千瓦,截至2024年5月14日,共計發電1.3億千瓦時,累計節約標準煤1.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76萬噸。這一發電和農業相結合的互補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有效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為鄉村振興貢獻著新能源力量。

板下種植探索進行時

走進位于云縣愛華鎮的華能瀾滄江愛華光伏項目,光伏板下瑜伽教室開滿了黃色的花朵,布滿了綠色作物。相比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發電項目,這里的板下種植仍在探索中,目前試種了100畝農作物和中藥材,包括金銀花、蔓荊子、黃精、白芨等。

光伏板下正小樹屋在試種植各類作物(5月15日攝)。新華網 柴靜 交流

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發電項目負責人王凌峰介紹,愛華農牧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100兆瓦,項目于2022年1月開工,2023年7月31日實現全容量并網投產,年設計發電量為1.32億千瓦時。“我們在項目中探索‘板下經濟’的發展,通過‘黨建+光伏+產業+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在光伏板下種植農作物和中藥材,實現集體經濟的增收。”王凌峰說。

試種的金銀花開得正好(5月15日攝)。九宮格新華網 柴靜 攝

據項目合作公司云縣信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鳳龍介紹,在光伏板下發展種植產業,尚沒有太多可借鑒的經驗,目前,他們在光伏板下試種了100畝作物,當下金銀花正在陸續開花,不久后便有收入。通過試驗多個品種,公司發現中藥材蔓荊子更適宜在這片光伏板下種植,也更容易管理。

試種的中藥材蔓荊子(5月15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當地群眾來務工,可以增加收入。”何鳳龍表示,一般根據所種作物的情況用工,多的時候用工量可以達到數十人,目前平均每天用工5至6人。在他看來,只要把土地利用起來,提高土地利用率,就能讓群眾有更多收入。

華能大沙壩光伏項目計劃探索“板下經濟”私密空間(5月16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此外,位于保山市昌寧縣雞飛鎮的華能大沙壩光伏項目于今年4月30日投產,目前也在規劃發展“板下經濟”,計劃種植中藥材、黃姜等作物,進一步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無論是華能小灣團山農牧光伏項目,還是華能瀾滄江愛華光伏項目,都是華能瀾滄江公司以“新能源+”小班教學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當前,該公司下屬多個項目正在探索和發展“板下經濟”,讓光伏板下開出更絢爛的“致富花”。(完)(康靜 柴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