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題:補短板、強規范——多部門為新業態勞動者加快撐起“保護傘”
新華社記者姜琳、劉巍巍
五一假期,南京的美團外賣騎手戚建忠既忙碌又踏實。“有了職業傷害保障,跑活安心多了,要不然真不知道受傷了該找誰。”
2023年12月,戚建忠在送餐途中不慎摔倒骨折。在美團工作人員幫助下,他用手機申報了職業傷害保障,約1000元醫藥費報銷了875元。經傷殘鑒定后,2024年1月底,他又收到了人社部門發放的41900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戚建忠告訴記者,自己當了6年騎手,收入不錯,時間也靈活。但緊張奔忙中難免有磕碰,特別是惡劣天氣時,家人總會擔心。“職業傷害保障好比多了一層‘防護網’,所以休養四個月康復后,我又重新回來送外賣了。”
戚建忠說的職業傷害保障,是國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創設的一種新型工傷保險。由平臺企業繳費,就業人員個人不繳費。其保障的范圍和情形、待遇的標準和水平,與工傷保險基本保持一致。
自2022年7月起,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7省市的美團、餓了么、閃送、貨拉拉、曹操出行等7家平臺企業開展試點。截至2024年3月末,已有801.7萬人被納入保障范圍。
“職業傷害保障切實維護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的權益,特別是有效發揮了重大傷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這一制度也分散了平臺企業經營風險,有助于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司長鄭玄波表示。
鄭玄波介紹,對新就業九宮格形態就業人員這一新興群體如何參加社會保險,試點進行了破題,積累了寶貴經驗。下一步將教學場地總結經驗,研究擴大實施范圍。
記者注意到,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網站上,設置了專門的職業傷害保障服務板塊,顯示正在試運行參保信息、待遇給付申請受理、職業傷害確認、待遇發放、辦理進度等查詢服務。
2024年2月9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面向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新業態勞動者開展“年夜飯”贈送活動。 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包括外賣騎手、即時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有8400萬人。
“針對這一群體面臨的職業風險高、勞動強度大、保障水平低等短板問題,近年來,我們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強化瑜伽場地服務保障,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勞動關系司司長李新旺說。
從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到出臺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重點群體專項權益保障政策、合理界定企業勞動保護責任,再到2024年2月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相關部門為新業態勞動者加快撐起“保護傘”。
“我們指導平臺企業及其用工合作企業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書面協議,合理確定勞動報酬,科學安排工作時間,依法依規制定和修訂訂單分配、報酬支付等平臺勞動規則,建立內部勞動共享會議室糾紛化解機制。”李新旺介紹。
針對“超時工作”這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突出問題,相關指引對企業科學確定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做出了具體細化指導,同時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保障。在優化參保服務方面,除個別超大城市外,各地均已暢通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渠道。
勞動者與平臺在報酬等方面有爭議怎么辦,如何維權?
通過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相關部門對勞動報酬、休息時間、職業傷害等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開展一站式聯合調解服務;同時不斷完善在線調解平臺建設,優化調解流程和時限,幫助雙方在互諒互讓的基礎瑜伽教室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
“當事人還可以申請對調解協議進行仲裁審查或者司法確認,經過審查或確訪談認后,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目前,全國已有近1000家這樣的調解組織,我們還將持續推進。”李新旺表示。